2025年3月5日,國務院總理李強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作《政府工作報告》時首次提及“再生材料”。
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,加快發展綠色低碳經濟。加強廢棄物循環利用,大力推廣再生材料使用。
— 1—
政策推動+央企入局
按照國家規劃的發展目標,到2025年,我國資源循環利用產值將達到5萬億元,大宗固廢年利用量達到40億噸左右,主要再生資源循環利用量達到4.5億噸,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比例提升至60%左右;到2030年,我國大宗固體廢棄物年利用量達到45億噸,主要再生資源循環利用量達到5.1億噸,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比例提升至65%。
圍繞這一目標,2024年10月18日,中國資源循環集團有限公司在天津正式掛牌成立,注冊資本100億元,由國務院國資委代表國務院履行出資人職責,這是我國首家以循環經濟為主營業務的一級央企。
中國資源循環集團黨委書記、董事長劉宇指出,作為中央企業,進入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領域,重點任務是通過科技創新破解長期存在的破壞性野蠻拆解問題,提升再生資源產業鏈后端產品的附加值和應用領域。此外,作為再生資源利用的“國家隊”,集團將致力于建立全行業協同發展的服務平臺,推進行業整合與高質量發展。
目前已經有所動作。2024年底,中國資源循環集團通過旗下華潤環保在深圳斥資6億元,成立了兩家全資子公司,深度布局資源循環利用及新能源領域。中國資源循環集團10億押注深圳!4家公司,乘政策東風加速資源循環產業發展
華興資本投資銀行事業部副總裁趙明潔表示,發展再生材料,是政府完善“回收-加工-利用”產業鏈閉環的重要舉措。
— 2—
再生材料產業的痛點
在市場化端,再生材料和循環經濟相關項目的融資頻次并不高。據財聯社創投通-執中數據顯示,從2023年至今,該領域共有73家公司完成融資,融資規模大多在千萬級別,融資輪次多處于天使輪、A輪等早期階段。
趙明潔指出,再生材料行業目前仍面臨一些痛點。首先,
再生材料下游使用缺乏系統、完整的行業規范和標準,部分品類材料的下游需求不明確,導致推廣速度較慢。例如,在
再生塑料領域,曾存在同樣性能下再生塑料成本高于原生塑料的情況,這使得其經濟效益較低,限制了市場推廣。然而,從長期來看,一旦再生材料的經濟性和性能優勢得到驗證,并突破規模量產和銷售壁壘,其經濟效益將十分可觀。
另一位硬科技投資人表示,目前再生材料產業的核心痛點包括
回收體系碎片化和商業化成本過高兩方面。前者主要是由于缺乏穩定的再生
原料供應,比如廢塑料、廢纖維的回收未成體系,影響了后端的回收利用;而后者主要是替代材料、回收技術等成本仍相對較高,這還要靠持續的技術迭代來逐步解決。但再生材料是能同時降低資源依賴與碳排放的方式之一,在政策紅利、技術創新及市場需求驅動下,相信再生材料行業將迎來更好的發展。
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,與本站立場無關。